“每斤定价元,当天就被抢购一空,供不应求。中蜂养殖投资少、见效快,既不占用太多土地、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,更不争地争肥、争草争料。”日前,庆元县隆宫乡小关村村民何永青第一年养中蜂成功摇蜜,就收获了60余斤蜂蜜。今年庆元开展“万箱中蜂”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试点工作,发展中蜂养殖箱,着力推动低收入农户通过中蜂养殖,实现户均年增收元的目标。而这只是庆元实施精益求精地干农民增收工作,推出的22条量身定制的办法之一。农民增收一直是庆元最大的民生短板。为此,庆元以“丽水之赞”为引领和动力,大力推进农民增收,做到在“打牢生态底色”上争先领跑,更要在“强化民生本色”中体现担当,确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拖后腿、不掉队。“农民增收是长期过程,需要全面统筹、系统发力,更需要‘精益求精地干’。”庆元县委书记蓝伶俐表示,该县将弘扬“庆元精神”、践行“丽水之干”、担纲“丽水之赞”,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。如何“精益求精地干”农民增收工作?政策推动是关键。打开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记者看到《意见》将实施“素质强农”“产业富农”“改革助农”“政策惠农”四大工程,旨在从农民工资性收入、经营性收入、财产性收入、转移性收入入手,做到精准助农增收。“村里气候温润、土质肥沃,适合引进锥栗嫁接技术”“农家乐综合体要有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”……在庆元,这样的农民技能培训已成为县乡两级乡村振兴讲习所“热门课”。而这就是庆元实施“素质强农”工程,增加工资性收入的一大方式。根据《意见》要求,年,庆元要完成农民素质免费培训人次以上,其中转移性培训人次以上;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8家;新增来料加工点20个以上,实现来料加工费收入2.8亿元。产业发展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庆元县生态优势、高山台地优势凸显,山地资源丰富,全县海拔米以上高山台地有6万亩,在种植夏秋季节性高山蔬菜方面,具备独特的优势。“粗粗一算,全年种植高山蔬菜的总收入为4万元左右。”松源街道砻头村村民朱志礼告诉记者,现在他种的高山四季豆根本不愁卖,每天都会有批发商派车来订货。庆元实施“产业富农”工程,增加经营性收入,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硬指标。新建“丽水山耕”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2.92万亩,“丽水山耕”实现农产品销售额7亿元;新建A级景区村25个,提升10个A级景区村庄;将10%的国有农贸市场摊位免费给自产自销的农户使用。竹木产业是庆元县主导产业之一。庆元县佳美竹业有限公司通过在毛竹主产区设立15个加工点,让“企业和竹农”面对面交易,除去中间商赚差价,实现竹农的利益最大化。下一步,庆元将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、空置旧房和临时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,支持企业到本县毛竹主产区设立临时加工点,年新建毛竹粗加工点15家以上,切实提高本地毛竹综合利用率,促进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。改革是农民增收的第一动力。“涂坑老村有50余幢农房,目前正处于农户土地、老房屋流转工作阶段。”淤上乡副乡长吴华辉说,他们将整村土地、老房屋租赁流转给村民经济股份合作社,再租给嘉善县商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古村落项目,促进村强民富。同时,庆元还通过以盘活土地、农房、山林等资产为突破口,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,激活农村资源、资产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。年要完成“三权”抵押贷款余额11亿元。“副县以上领导结对低收入农户2户,购买低收入农户农产品不少于0元”“发放‘慈孝卡’,鼓励为农村籍直系亲属定期存钱,年人均存款0元以上”……在实施“政策惠农”工程中,庆元通过实施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,推进精准扶贫、全社会扶贫。“我们将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,使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,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、增量、增幅和比重均有大的提高。”庆元县委副书记、县长胡献如表示。数据显示,年上半年,庆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,增长9.2%。(通讯员:陈传敏吴丽萍)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6214.html |